6月10日,時值我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于加強我國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主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山西省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山西省分聯盟承辦,上海體育大學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院、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産處、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協辦的“第五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召開。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主任潘勤、秘書長郭玉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副校長王雲,山西省體育局副局長李春茂、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牛曉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冬甯、吉首大學原黨委書記白晉湘、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高偉,以及來自上海體育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武漢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廣州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山西省武術協會等百餘所單位和32支參賽隊的1200餘名嘉賓、學者、與會代表、參賽選手參會。開幕式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院長鄭旗主持。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院長鄭旗主持開幕式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主任、上海體育大學黨委副書記潘勤緻辭指出,此次會議有助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國家同頻、與時代共振,彰顯出高度的前瞻性和引領性,要深入做好體育非遺理論研究、活态傳承、教育普及等工作,努力搭建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平台,持續推動體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體育智慧和體育力量。
上海體育大學黨委副書記潘勤緻辭
山西省體育局副局長李春茂強調,要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論述為引領,将加強體育非遺保護與傳承力度,加大體育非遺傳播與普及力度,作為推動和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抓手,為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貢獻更多山西力量。
山西省體育局副局長李春茂講話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牛曉珉表示,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時作出的“全面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的重要指示,從加強保護立法、構建保護機制、推動傳承創新等方面,為山西體育曆史文化遺産的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更好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牛曉珉講話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副校長王雲在歡迎辭中強調,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為未來體育非遺學術研究與交流合作,尋求新思路、拓展新路徑,與兄弟院校、同行專家、各界人士一道,共同為體育非遺保護、傳承、發展,開新局、謀新篇、創新績。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副校長王雲緻歡迎辭
大會雲集了100餘名非遺展演人員,在主會場與分會場,以“動态展示”“活态展演”相結合的理念,精彩彙演了心意六合拳、紅拳、武莊挽弓、洪洞通背拳、傅山拳法、樊氏八卦掌揉身轉、鞭杆、嶽氏八翻手、南少林五行拳、忻州撓羊賽、陳氏太極拳、晉中形意拳、耍大杆、洗髓經健身術、靳氏形義拳、太極功夫扇、車派形意拳、辛村形意拳、宇文武社火、打荒棍等20餘項體育非遺技藝,生動呈現了中國體育非遺項目的豐富形态、獨特魅力、多元特質、深厚底蘊,從體育非遺視角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開幕式體育非遺節目展演
開幕式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秘書長、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院長郭玉成代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授予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形意拳)”,以具體舉措開拓文化傳承新空間、開辟文化發展新路徑,着力構建覆蓋全國的代表性拳種傳承發展網絡,助力體育非遺在文化強國建設中做出應有貢獻。
揭牌儀式
開幕式上大型叢書《武藏》還發布了新書《武藏·溫州南拳》,着力以書為媒,面向全國,搭建共研共創、共享共赢的交流合作平台,用體現和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武術類“藏”書成果,踐行新的文化使命,為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赓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大會設置了主報告、專題報告、牆報交流、書面交流的學術交流形式。在主報告環節,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知名評論家高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冬甯,吉首大學原黨委書記白晉湘分别做題為《中華文明與體育非遺》《傳承傳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研究中心策展案例分享》《非遺視角下傳統體育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播》的報告,深入探讨體育非遺與中華文明的内在關聯,以及體育非遺傳承傳播和數字保護的經驗總結,展現了體育非遺在不同領域中、不同視角下、不同維度裡的多重面向。與會代表一緻認為,大會報告“人文與曆史交融,實踐與經驗并重,專業與行業相通”,為體育非遺在新時期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内涵支撐、價值引導、經驗分享、方法應對。
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知名評論家高偉報告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冬甯報告
吉首大學原黨委書記白晉湘報告
在專題報告、牆報交流和書面交流環節,大會聚焦“傳承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文化自信自強”主題,從858篇來稿中,圍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推進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10個理論和實踐議題,進行了138場專題報告、128篇牆報交流、176篇書面交流。通過與會專家學者的熱烈研讨和20位會場主持人的精彩點評,大會取得重要共識: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中國文化自信自強,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和豐厚文化滋養,唯有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才能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助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會議期間,舉行了“第五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形意拳邀請賽”,共有來自全國各省(區、市)武術協會、武術館(校)、武術之鄉等32支隊伍的近400人參賽,精彩演繹了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形拳、雜式錘、刀術、槍術、棍術、劍術、大刀,徒手對練、器械對練,以及規定形意拳、自選形意拳等技藝内容,生動呈現了中國體育非遺的多樣性、民族性、藝術性,也集中展現了體育非遺文化中的典型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是一次年齡分布廣泛、參與群體多元、項目内容豐富,展現非遺魅力、釋放非遺活力、激發非遺動力的活态化、專項化體育非遺盛會。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目展演
形意拳邀請賽
大會受到衆多專家、學者、參會代表的廣泛好評,認為規模大、品質高、内容多、互動強、形式新、影響深,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積極回應,也有助于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立足中國體育非遺的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撰稿/劉韬光、李守培、汪曉麗、劉海通、劉微微 攝影/鄧碾管]